狗狗狂犬病怎么查?
狂犬病的检查方法有:
1、血清学诊断,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相关病毒抗体水平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分析试纸法(IPPA)以及免疫荧光技术等,对被可疑犬咬伤的患者进行狂犬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其敏感性较高。
2、脑组织培养,目前公认的方法是提取患者脑组织的细胞或病变部位的原代培养,然后分离出病毒的RNA,并采用RT-PCR等方法进行检测,但该方法的特异性差,阳性结果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影响而被误诊为狂犬病。因此临床上一般不进行该项诊断。
3、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由于狂犬病毒在外界较难存活,且具有嗜神经性,所以不易检测到病毒抗原,只有发病期的患者在脑脊液及唾液中才可检测到病毒抗原,而血液中病毒抗原检测的时间则与血清中抗体的出现时间和浓度有关,若在发病前7天左右检测出高浓度的病毒抗原,提示患者处于潜伏期阶段;反之,如发病后3~5天内才检测到病毒抗原,则可认为患者已经发病。
4、分子生物学的诊断,主要是采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但是需要特殊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而且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 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接触史进行判断,血清学检查结果只是作为辅助参考。对于疑似狂犬病暴露者,应尽早接种狂犬疫苗以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