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狗狗有梗毛?
所谓“梗”,指的是一类犬种。而所谓的“梗病”(disease/trait complex)是一种遗传现象。对于不同的梗种,梗病的表现各不相同;但是,它们一般都会有较长的被毛、卷曲的被毛以及明显的皮褶和面部褶皱。 那么,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一、基因
要了解原因的话,首先我们得知道梗狗的起源。目前认为,梗类犬种的祖先是一类来自欧洲或亚洲的小型猎犬。在长期的驯化和繁育过程中,这些小型猎犬逐渐形成了一些特有的特征,例如卷曲的被毛和较强的社交性。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了影响被毛形态的GLC基因;90年代又发现了影响被毛长度的KLP1和KLP3基因。这三个基因均存在于常染色体上。
其中,GLC基因编码一种蛋白质分子,该分子的存在使毛发具有卷曲的特性,而没有GLC基因则会使被毛直而短。
KLP1和KLP3基因分别编码两种蛋白复合物,这两种蛋白都附着在被毛的生长点上,并且会调节被毛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生长与分化过程——KLP1可以使被毛长度增加一倍,而KLP3可以使被毛颜色变浅并使被毛更加柔软。
影响梗病的三个主要基因已经基本确定。 但是,上述的三个基因不足以解释所有相关的表型变异。因此,其他基因的存在也是很有可能的。
二、环境 我个人感觉第二个因素的重要性远不如第一个因素。不过既然你提出了这个问题,那咱们就聊聊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后天的环境影响会对梗类的被毛形态产生一定影响。比如有些品种会被剃掉大部分被毛以降低中暑的风险,这样就使它们的被毛变得稀疏并缩短了。
然而,这种后天性的改变通常只会改变某一特定性状,而不是整个被毛形态的多样性。 其次,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品种的梗类会在幼年时表现出更多的脱毛现象。这或许是由于幼犬皮肤上的毛囊更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刺激而导致其提早进入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