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必要打狂犬疫苗?
首先,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被宠物狗、猫等动物咬伤后,是否该注射狂犬病疫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 目前,我国预防接种的疫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灭活疫苗(即常用的“死”疫苗),另一类是减毒活疫苗(即常说的“弱”疫苗)。其中,犬猫咬伤多接种灭活疫苗,而蝙蝠咬伤建议接种减毒活疫苗。
一般情况下,被宠物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以免发病。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各国研发的疫苗均为灭活病毒疫苗,接种后不能产生抗体,需同时注射疫苗蛋白,以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如果狗狗在注射疫苗3~5周后攻击了你,你此时已经产生了抗体,对病毒有了抵抗能力,可以不用接种后续的第二针或第三针疫苗;但如果狗狗在注射疫苗期间就感染了狂犬病毒,则必须按疗程完成后续疫苗接种。 如果被咬后立即注射疫苗,体内产生足够抗体之前,千万不要大意,还是有可能感染上狂犬病的!
这是因为疫苗的接种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抵抗力,而这种免疫反应通常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保护作用——这段时间就是疫苗起效的窗口期,在此期间,虽然能预防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却无法消灭潜伏的病毒。而一旦病毒从暴露处侵入人体内,一旦繁殖到了能够引起疾病发作的水平,此时再注射疫苗就已经晚了。
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暴露后的48小时内尽早接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我国接种的疫苗主要是通过肌注途径,即在手臂肌肉内注射,注射部位可能会有轻度肿胀、疼痛、触痛,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是如果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高热、剧烈呕吐、腹泻等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继续接种或者终止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