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过牧速度?

袁无忧袁无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明确一点,过牧是没有意义的。 家畜的采食量(F)和日粮中可利用能量(E)之间的关系为: F=a·E+b·log(E) b值受日粮中蛋白质、矿物质、水分的影响,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但不同物种、相同物种的不同年龄阶段、同一动物的不同部位,其b值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只要测定了日粮中的能量值,就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动物的最大采食量;再根据最大采食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值,可以推算出动物每天的不足分量;再把不足剂量通过添加的方式补足即可。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需要。当然,还需要考虑消化机能问题造成的损失。这个可以留待后面讨论。 所以归根结底,过牧就是浪费资源和劳民伤财的事情。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过牧又是有必要的——在饲养动物的初期,由于动物对环境不熟悉,有胆怯和不安全感,会导致食欲下降,采食量降低,可以利用这一时间提前向饲槽内投放足够数量的饲料,让动物自由取食,以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或者在转换饲料品种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做法,使动物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这种“过量供给”,从某个角度来看,其实是一种“限量饲喂”的方法,只是不需要真正计量每餐喂了多少。

对于幼龄动物来说,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并不完善,过多采食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肠炎等病症,也是可以通过“过量供给”的方式来解决。 而成年动物则很少出现因为采食量过高导致的问题,除非是饥饿很久后的突然暴食。而且对于放牧或圈养的动物而言,因为缺乏饥饿感知能力,常常会在饱食过后继续觅食,这时可以适当减少给料次数,增加给料量来解决过牧问题。或者利用一些药物来刺激动物胃部的饱腹感神经,从而起到控制采食的效果[1]。 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因其瘤胃中有微生物菌群参与代谢,大量营养物质被发酵、分解,可以减少营养素的浪费。

如果养殖对象消化道没问题,又没有饥饿感,那么就不存在过牧问题。反之,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对幼龄动物,通常采取的是“少食多餐”的喂养方式,在喂食过程中,只要动物没有表现出倦怠、迟钝、伏案不食或刚吃不久就又吐出来,就可以认为消化道没有问题。此时完全可以按照“过量供给”的原则进行投喂,直到体重达到标准体重的90%以上。 对于成龄动物,如果有挑食、厌食、进食缓慢、呕吐、腹泻等情况出现时,应结合症状进行分析,排除疾病因素后,方可采用“过量供给”法。

惠林惠林优质答主

过牧速度的训练首先要解决的是紧张的问题,因为跑得快和紧张程度是成正比的,但是我们需要控制紧张情绪,尽可能让马儿放松。因此训练开始时最好选择封闭的平坦的直线场地,避免其他干扰和刺激,让骑手和马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适应过木。

由于马儿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尽可能不要采用强迫的手段来完成,以防止马儿出现畏惧的心理,从而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牵引的办法来进行辅助训练。

具体办法是这样的,第一阶段先找一个人牵马,骑手坐在马背上,在过木时牵马人将马儿牵过,马儿跨过木头后要有一定的停滞时间休息和减缓紧张的情绪。在一段时间内重复这个过程,以解除马儿的恐惧感,同时使马儿形成过木时,自然地抬起前腿。

第二阶段还是由牵马人进行牵马,骑手通过拍打身马的肋部并夹紧大腿来发出语信号马加速,然后在过木时让牵马人牵引马儿快速通过木头。同样要有足够的停滞休息时间来减缓马儿的情绪。

第三阶段是让牵马人在马儿加速的时也加速奔跑,使马儿跟随牵马人全力跑过木头。

第四阶段以上几个阶段熟悉后,可以在过木后继续向前跑动,然后停止,再向木头返回并再重新跑过木头,重复几次。最后取消牵马人,骑手自己进行跑木训练。

采用这种方法训练过木速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此间特别要注意的是训练中的停滞时间很重要,如果时间较短就会使得在木头后面的转身后退和再次加速过木的过程中出现阻滞,甚至产生退却,影响过木的流畅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