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为训练是啥?
“五步训练法”是学习技巧的培训,包括: 第一步 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二步 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第三步 在实际学习中运用所学; 第四步 评估学习效果; 第五步 持续改进。
第一步,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你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傻,但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清楚这个答案。比如你想考研,那你的直接动机是为了提升学历,还是为了换个环境,还是因为别人都在考而你不能落后……想明白这些问题,可以写出来,也可私下与心理咨询师探讨。
第二步,了解自己。你属于哪种学习者?你是喜欢阅读还是喜欢听课?你喜欢独自学习还是与他人一起学习?你更喜欢文科类还是理工类课程?你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吗?……了解自己,才是在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步!
第三步,学以致用。这一步其实非常重要!你知道得再多,如果不加以实践,那么知识永远是别人的,与你无关!所以,你学会了就要用,不会就用,直到会用为止。这是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一步。否则,你学再多,知识再丰富,它也只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并不能为你所用!
第四步,检测反馈。学完之后考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帮助你检测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地方还不足,哪些地方已经熟练掌握了。只有通过考试,你才能发现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漏洞,才有机会弥补这些漏洞。所以,千万不要轻视考试的作用哦!
第五步,反思调整。这个环节很重要,而且要与第一步互相配合。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导致的?该如何解决?把这些问题全部写下来,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步步去执行。如果一段时间后,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你就可以回溯到前四个步骤中,查找原因并解决问题。
1、 哼
“哼”指演唱时要用哼鸣的感觉,在高音区时,这种哼鸣的感觉会使声音靠后,在打开口腔的同时找到脑后声共鸣,使高音区不会出现喊唱的状态,使声音圆润好听。低音区时,哼鸣的感觉可以使声音靠前,下巴放松、打哈欠的状态,使声音明亮饱满。哼鸣的练习,可使人们在不同的音区都能找到最好的平衡的感觉,使声音不出现破音、沙音。
另外,哼鸣是保持声音通畅和平衡性的最好方法。唱高音时,哼鸣的支持使声音通畅,唱低音时,哼鸣的支持使声音稳定。
2、 笑
“笑”指脸部的肌肉要在演唱时始终保持微笑的状态。这个表情可以充分打开脸部的表情肌肉,使声音流畅、贯通整个头部而获得丰满的共鸣,同时面部肌肉的紧张度得到缓解,使演唱时的面部表情自然,使演唱的状态变得轻松自如,充满自信,这样唱出来的歌声也会比较愉快自然。反之,如果面部肌肉变得僵硬,眉头紧皱,就会严重阻碍头部共鸣腔的打开。
3、 打
“打”指在演唱时打哈欠的状态。打哈欠时,我们的下巴会在不自觉中迅速张开,下意识地使口腔快速变大,瞬间找到最大的口腔开度,并且自然畅通,这正符合了我们在演唱时保持下巴放松,打开口腔的要求。
4、 提
“提”指保持提颧肌的状态,它能使软腭提起从而打开后咽壁,扩大上口盖的通道,使声音进入头腔后产生明亮丰富的头声共鸣,产生华丽穿透的声音感觉。另外,提颧肌还能很好地松弛下腭,使声音贯通整个头部共鸣腔,得到良好的共鸣音色。
5、 松
“松”指歌唱时下颚一定要松懈,声音的高与低靠呼吸来控制,下颚只需放松地保持微笑的状态即可,不能靠它来帮助发音或控制声音的高低,否则会严重阻碍声音的正常发音和传送。下巴夹住,口腔无法打开,高音区上不去;下巴用力抬起,易出现挤音、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