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松狮说点什么颜色?
“红棕色”(红色+棕色) “黑色”、“蓝黑”,是描述黑的颜色范围,包括从纯黑色的炭灰到浅黑色的墨水; 没有“青色”这一项,“淡青”或“深青”属于蓝色范畴; “紫色”包括了从纯紫色的丝绸到深紫的洋红; 而“乳白色”、“象牙白”则是指比色卡中标准白的更浅的颜色——这些词看起来太现代了! 其实,这些术语都是描述天然色彩的,它们和现在使用的专业色系相比,只是稍微有一点偏差。而我们现在的调色方法其实是在十九世纪中期才形成的。
十九世纪初,英国的皇家艺术学院规定,学院的学生必须学会判断颜色的明度(亮度)和色调(色相),并用字母来表示他们所调出的颜料的颜色明度: 亮色:Y(最亮的白色) F(第二亮的白色) C(最暗的白色) 暗色:B(最黑的褐色) R(第二黑的褐色) O(最淡的褐色调) 在二十世纪以前,色彩的科学分类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直到英国艺术大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1837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论色彩》的文章才有了改变。
这篇文章提出了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的一套科学的方法来描述以及调整颜色: 他在文章里说到的“三色系统”指的是红、绿和黄三色,后来的科学家们经过试验发现了四色系统并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1925年,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化学家亨利·布鲁克纳(Henry Brookner)和他的学生西奥多·梅尔维尔(Theodore Melville)进一步研究出了更加完善的色彩体系。 这个体系把颜色分成20个色调,用十六进制数字表示,并且制定了测量色彩的工具。这个系统被命名为“布鲁克纳-梅尔维尔色调系统”(Brokner-Melville Tone System)。 直到现在,这套系统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