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细小病毒怎么得的?
藏獒细小病毒怎么得的
1.水平传播: 即通过食物的污染,病菌随食物进入畜禽体内而致。这种传播方式除鸭、兔、鹅外,其他动物均易于感染。尤其是禽类的胚胎、卵、蛋以及各种肉类。
2.垂直传播: 即病菌由母体传给子女。大多由于产后传染,母畜携带而将病毒基因传给仔猪,也可以通过胎盘,经脐带感染。经胎盘感染时,最初是在囊胚阶段,病毒进入内胚层,形成胎盘病毒。有的病毒可直接穿透胎盘,不受胎盘屏障的限制,如猫蛔虫病、牛肾肿瘤病、钩虫病、结核病、淋巴细胞渗出性肺炎,以及羊的急性传染病如羊痘、脊髓病毒性疾病、布鲁杆菌病、传染性脑脊髓膜炎等可通过胎盘感染。有的病毒则必须经由胎膜创伤感染,如产坛病毒病等。另有极少数的病原体,如心丝虫病,不但能通过子宫腔进入胎儿,而且能在胎鼠血中繁殖,有胎鼠肉芽形成和死亡,这种传播方式又称胎儿母体内传播。
3.接触传播: 即健康畜体直接接触感染。这种传播途径常常发生于封闭的空间内,如同一畜舍、鸡舍、犬舍等。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毒力强的细菌和病毒等,必须通过某一侵入途径进入机体。但是,在侵入部位一般先须经过两个阶段,即生物活性阶段的潜伏(增殖)期。
潜伏期随致病微生物的不同,以及进人人体的途径和数量而有很大差异。一般机体在受到刺激(如创伤、手术、皮肤破伤、烧伤、血管破损等)后,潜伏期为1~2天至数月不等。寄生在人体肠道和体内外的寄生虫,如蛔虫、钩虫、蛲虫的幼虫,旋毛虫、绦虫、姜片虫的囊蚴(卵)发育为成虫,都需要宿主体内的血流(动力)将其带到一定的器官或组织内,潜伏数月甚至几年后方可致病。病原体在潜伏阶段,一般不表现任何症状和体征,但此时已具致病能力。有的寄生虫病,如肺吸虫、包涵体横纹肌炎、蛔虫、钩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菌痢,传染性肝吸虫病,猪囊虫病,猪肺孢子虫病,狐毒病等,在潜犬期即可表现轻度的临床症状。
肠道内寄生虫往往在感染初期,因蛔虫蠕动以及虫体和粪粒摩擦肠壁造成功能性腹泻,有时因虫体聚积成团而阻塞肠腔,造成肠梗阻、肠套叠、阑尾炎,或造成急性胰腺炎。丝虫病及猩红热样皮炎等。
有些细菌和病毒为害植物,引起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病。侵染植物的细菌、病毒,可经过水,肥料,剪草,粗加工菜株等方法传播。有的细菌和病毒可经鸟类和昆虫传播。
怎么预防细小病毒
1、病犬处理台柜消毒。对犬管理室,病犬饲养栏,环境,使用过的笼具,呕吐物,粪便,及一切被污染的用具及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并弃去废弃物。
2、管理好易感动物。应隔离病犬和疑似病犬,并定期动物群进行免疫接种,做好驱虫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
3、做好消毒、灭菌和隔离工作。粪便、排泄物,过氧乙酸碘制剂等消毒。清理粪便后,应及时用消毒剂对地面,墙壁,空室进行消毒。用消毒肥皂水(5.4%)或苛性钠(3%~5%)清洗粪便污染的地板,再用70%~75%乙醇消毒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