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肠道病怎么治疗?
兔的肠道疾病是危害养兔业较重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多种多样,且病症各异,治疗时必须区别病因、症状及病程等进行对症用药治疗,方能收效。否则将事倍功半。下面将兔的几种主要的肠道传染病简述于后,供养兔者参考。
兔瘟
兔瘟俗称“假肺结核”。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特征是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胃粘膜、肠道等局部分泌大量液体,全身器官出血。病兔初期咳嗽气喘,鼻流粘液,两眼肿胀流泪,眼结膜发炎发红,食欲减退。病到中期,体温升高至41~42℃之间,精神沉郁,嗜睡厌食,耳朵、四肢、腹部及全身痉挛痉挛性收缩,头尾不停摇摆;下痢、腹泻、粪便呈水样。到后期体温减低,脚肢发胀,磨牙,抽搐痉挛,瘫痪昏迷。
缺奶
此病多发生于断乳后2~3天的小兔。由突然环境变迁或饲管不当而引起。病兔精神不振,食欲不好,大便不成形,颜色灰白。严重时排便带血,体温降低,出现脱水症状,最后休克死亡。
胀胃黏膜炎
此病发病率高,成年兔和20周龄以下的家兔均可发病。表现为消化不良、停食,精神不振,拉稀,粪便呈灰色。腹部胀气,触摸有柔软感,用手拍之发响,病兔逐渐消瘦,最后因机体衰弱而死亡,但无传染病的症状。
胀结肠炎
该病多发生于60日龄以上的成年兔,一般呈慢性经过,但亦有个别急性发作死亡。临诊上主要表现为初期下痢,排便次数增多,后期便秘,排便减少,粪干色呈球状,肛门周围黏附粪便,病兔厌食消瘦,体温升高,眼睛红肿,呼吸加快,精神沉郁,后期脱水消瘦。
胃肠炎
由食物不适,受凉,食过饱,以及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而引起。病兔食欲不振,呕吐,腹胀,下痢或便秘,脱水,体温升高。
胃肠蠕虫本病多发生于40~50日龄的幼兔,病程长的可达两三个月,病兔消瘦。
慢性肠炎
由胃肠黏膜发炎后,在长时间内仍未痊愈,炎症由急性变成慢性。病兔食欲减退,消瘦,下痢或便秘,粪便中有黏液和未消化的饲料碎片,混有脓或血液,严重时可引起肠黏膜脱落和出血。
消化道寄生虫病胃肠内寄生的寄生虫病,临床多见的有线虫、螨虫、蚜虫、囊虫及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