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为什么寄生虫?
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当外界气温低的时候,蛇的体温也低,新陈代谢也随着变得缓慢。此时,寄生在蛇体内的吸虫、绦虫、弓形虫等寄生虫体内代谢酶的活性降低,生理水平也随之降低,进入一种休息状态。
同样,当外界温度变高时,蛇的体温升高,其体内代谢加快,寄生虫也随之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水平而重新开始危害宿主———蛇。这就是在春暖乍寒或秋凉转暖的时节,蛇会经常上岸活动的原因之一。
据观察及分析,生活在水中的乌龟和田螺体中常有裂头蚴寄生。裂头蚴是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在甲蜗或淡水螺中寄生,并摄食宿主的营养和分泌物生长到12毫米到25毫米长的幼虫期。此外,鼠类、青蛙也是裂头蚴的优良中间宿主。
当蛇在水中捕食了乌龟、田螺等裂头蚴宿主后,裂头蚴幼虫进入新的宿主———蛇体内,便开始了无拘无束的“跑马生涯”。
据观察,裂头蚴幼虫在进入蛇体内3周后,有的幼虫窜入大脑和脊髓中“安营扎寨,为非作歹”,导致神经组织严重破坏。
幼虫在血管内行走,有时引起血栓形成,血管堵塞,使远端组织营养不良,逐渐坏死,导致该部位组织功能障碍,严重者患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甚至骨质破坏。裂头蚴幼虫在内脏器官内窜扰也导致这些器官大量出血,严重破坏正常组织,最终导致其功能障碍乃至瘫痪。
幼虫在皮下行走,破坏血管和神经,皮下淤血,皮肤苍白、坏死,形成一个个淤斑,在淤斑处的皮肤很容易破损,严重者甚至使脚部或尾部溃烂而自动脱落。
由于裂头蚴幼虫在新的宿主体内生长缓慢,很少发育到成虫,所以这些蛇绝大多数都在患病数月到1年内就陆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