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狗的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CHF)是指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输出量降低,使全身灌注不足而使机体组织供血不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在犬中 CHF是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心肌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有关;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使心腔扩大和心肌肥厚,最终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表现[2-3] 。临床上常将CHF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两个阶段,其中急性CHF是CHF发病过程中的一个短暂过程,是由于急性严重心肌损伤导致的心脏舒张末期容量增加引起的[4] 。
根据美国动物医学会出版的《兽医内科学》一书中对CHF的定义[5] ,本文所讨论的CHF为犬的慢性心力衰竭,又称为犬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 犬的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多发生在老年犬身上,但是近年来,一些年龄小于5岁的犬也出现了临床症状类似于人类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即发生CHF。因此,对于此类CHF病因的认识以及治疗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一、犬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目前国内外对于CHF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以下两种学说:
(一)充血性心肌病(congestive cardiac disease, CCD)学说
此理论认为CCD是CHF发生的主要原因。多数情况下,CCD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心肌病逐渐加重演变来的,如由感染性心肌炎发展成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也有学者认为,先天性心脏病也会演变成CCD进而发展成为CHF [6] 。 此学说认为造成CHF的根本原因是心肌纤维化,而这种心肌纤维化又是由于缺氧所致的非损伤性损伤引起的。长期的高血压也是CHF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也与CHF密切相关,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血管紧张素Ⅱ假说
此学说认为CHF患者体内存在着一种具有神经激素活性的肽类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它通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发挥生理效应,这种物质能够使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并抑制心肌细胞的生长、肥大甚至破坏。另外有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能促使血管收缩并且影响血管的通透性,从而使外周阻力持续升高。
二、犬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是继发还是原发? 在临床上一般把由心室扩张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心室重构,而把这种病理变化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统称为充血性心功能不全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FH )。 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大约78%以上的成年犬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CFH的征兆或者是症状。 一般来说,随着犬年龄的增长,其CFH发病率会不断上升。然而,近年来发现很多年龄较小且未患其他疾病的犬只也会出现类似人类的C H F样临床表现,于是,关于此类CHF是否是继发的,或者是否是一种原发的未诊断出的心脏病的争论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