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过敏打什么针?
疫苗分很多种,常见的有预防传染病的疫苗,自费的疫苗(二类)还有用于特需的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使用的疫苗(一类); 疫苗生产过程是将病原体进行培植,使其大量繁殖后提取其致病菌的活性成分制成活菌疫苗或者将其灭活制作成灭活疫苗,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起到防御作用。 但无论哪种疫苗都有可能出现副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或出现硬结,全身乏力、发热、恶心、头痛、局部或全面皮疹等情况,而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 那么,若在接种时或者接种后出现了不适症状该如何处理呢?
一、若在接种时出现头晕、头疼、全身乏力症状应立即停止接种,到安全地点坐下休息; 二、若在接种后出现上述情况也应予以重视,但不必过度紧张,应尽可能保持冷静,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告知接种单位,以便给予正确的指导。
除上述情况外,还应仔细观察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必要时应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接种疫苗的时间、品种和厂家等信息。 三、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就医治疗,并且及时向接种单位报告,反馈相关信息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四、如果是需要复种的疫苗,可以在观察一段时间后补种。 如果因突发急性疾病需要在急诊留观治疗的,应记录时间、症状发作情况和处置经过,并将药品名记清,就诊后及时服用相关药物,防止过敏反应加重。如果经治疗病情好转可以出院者,应注意休息,适当补充营养,避免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