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给狗起什么名字?

蒋诚蒋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赤犬” 出自《水浒传》第78回 “赤犬叫一声,天崩地塌,山呼海啸。”“赤犬”就是红色的狮子;

2.“黄耳” 出自《晋书•宣帝纪论》 “黄耳特使,闻声驰报。” 这个应该是指耳朵是黄色的狗;

3.“紫眼” 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里记录了一个名叫“紫眼”的狗 “李靖令取所畜紫眼狐犬子来,以水灌之。”“灌”字用得好,因为古人养狗方法比较粗放,常常用水灌犬来刺激狗快跑。这里指眼睛是紫色的狗;

4.“黑豹” 明代陈仁锡的《皇明世法录》中收录了孝献皇帝(也就是顺治皇帝)的一份诏书,其中提到了一条名为“黑豹”的猎犬 “朕之先志,惟以驯虎为名;而尔等才德,却可传豹。今命尔为黑豹。” “黑豹”应该是黑色的花豹,一种体型较大、四肢粗壮的猎犬;

5.“白雪” 明代文学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了他最爱的雪犬 “白雪也,色如银漆,莹泽冰雪。” 这应该指的是白色的犬;

6.“玉兔” 明代杨承恩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中记录了当时贵族们养的一种宠物蟾蜍——“玉兔” “身背锦纹,色如玛瑙,两腮有白圆点如桂叶,四足黄澄澄,状同黄金。此物最喜月夜偷桃,有玉兔之称焉。”这个“玉兔”不是月亮里的那只兔子,而是指皮肤呈红色的蟾蜍;

7.“雪狮” 除了人之外,动物在冬天换毛或者被毛变为白色都被称为“洗妆”,比如“雪狮” “群兽洗妆,翩翩舞空。” 这里的“雪狮”应该泛指在冬季换上纯白新毛的动物,当然也包括狗;

8.“梅花” 宋代吴自牧撰写的《梦粱录》记载了一种叫“梅花”的动物 “卖梅花雀、画眉雀,以及雌雄鹦鹉、绿绣眼、鹩凤、百舌等鸟,各于禁御花园里斗啄其花蕊,谓之‘玩花儿’。” 这些动物应该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梅花雀,是一种体型娇小的鸟儿,羽毛大部分呈灰褐色,背部和腹部羽毛间杂着黑、白颜色;

9.“金睛兽”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中记述了一只名叫“金睛兽”的大狗 “京师有善驯兽者,名金伯,所驯兽皆能随行,坐卧,伏地,跳圈,过竿,翻筋斗,做戏。又有一兽,其形若虎,全身五彩,头似狮子,目若铜铃,能认主人,见则欢跃摇尾,名曰‘金睛兽’。” 这个“金睛兽”应该是在清朝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的小老虎,也可能是像狮子一样的猫科动物;

子楠杉子楠杉优质答主

古时候,犬有犬的尊贵名字。古代的犬,名字有犬的偏旁为狗,在中国文字中狗的字形很特别,并不是因为古人不擅于表现形美而只会画简笔画,而是有深意存焉。譬如「狩」字,「田」为田猎的场所,四周有围篱,里面是一头蜷伏著的狗,可见狗在围猎中是负责警戒和看守猎物的角色。同样地:「狩」是「狩,田犬也」、「狃」是「狃、田犬也」、「狩」是「狩、田犬也」、「猃」是「猃,田犬也」等等,而「狡」是「狡、狡犬也」、「猺」是「猺、狡犬也」、「貉」是「貉、狡竖也」,狡犬就是会挖洞的犬。

「猥」和「猃」则是性好淫乐之犬,狗的生育率高,故有「繁」的字义。犬的用途很多:「狂」是会追逐麋鹿的犬:「狡」是会挖洞的犬;「狸」、「猃」、「猺」、「貉」是性好淫乐的犬。「狼」是色黑而贪吃的犬,与人类在物产取得上时有冲突,所以有「奸邪」的联想。对善守的狗,人们称著「猃」、「獋」、「猺」;善走的狗,人们称著「犷」、「犷」。狗善于扑抓田里的鼠类,所以有「犭句」、「犭茶」、「犭党」等字。除了用于狩猎,古时更利用犬去从事更危险的工作。「犭虎」、虎武,是一种勇猛无畏的犬,是猎虎的好帮手,「犭豹」、「猃」是善于捕获山豹的狗。

犬还用于军事方面如「獯」、「狉」、「獯」、「犭者」、「狛」等,皆是善守之犬。另外,「狖」、「狖」、「犭冇」等善于攀援的犬可到险峻之处执行任务;「犭军」、「犷」、「犷」则善于奔跑,用于追踪缉捕。还有善于游泳的「犭予」、善于爬树的「犭巴」。「獳」则通于人语,能够传达讯息,在军队中是极重要的军事动物。对于较恶劣的环境,有「犭京」、「犭穴」、「犭穴」之类善行于冰上者,「犭多」之类善入水中者,「狉」、「狉」、「犭者」等耐寒之犬、「犭皮」之类耐热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