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有好的家庭?
人之初,性本“懒”。在大自然的长期进化中,动物们都在不约而同地追求一种更省力的生活。在所有脊椎动物中,人类是唯一能够直立的生物,我们的一群祖先在500万年前就抛弃了舒适惬意的树栖生活,转而过上了更辛苦的地栖生活。不过这看似退化的改变却让现代人成为目前所有动物中生存最为成功的。虽然“懒惰”不是好品质,但在动物界中“懒惰”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动物界的节俭之风
俗话说:人过留名,人死留名,鸟过留声。可是动物界中有一些生物为了省力将这种思想发挥到极致。
鸟类天生的懒惰
动物学家在研究候鸟的迁徙习性时就发现,绝大多数鸟类都是成群结队地飞行。它们在空中时并不是像平常飞行的那些留鸟一样自由地飞舞,而是严守队形地有规律地向前行进着。成群的燕子通常呈楔形或人字形,天鹅多为V字形或一字横排。这种飞行队形让后面的燕子可以利用前面燕子的翅膀形成的向上气流,帮助自己飞行更加省力。其实这种借助前导者动能为自己提供帮助的方法是动物界中非常普遍的方式。像鱼群的“之”字形和海豹的纵队形都遵循这一原则。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小燕子总是出现在队列中心最舒适的位置上,而老燕子和大燕子则在边缘位置,因为它们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来照顾和牵引雏鸟。
动物界“搭便车”现象
此外,在动物界中不运动也可以获得前进的动力被称为“搭车”。像生活在非洲草原上一种很特别的鼩鼱。鼩鼱是种很像老鼠的小型食虫类,生活十分孤僻,连过夫妻生活都非常罕见,大多以偷袭蜗牛和昆虫为生。然而有一种鼩鼱却专门在非洲地鼠出门时迅速地用身子紧贴在地鼠的肚子上,而地鼠受惊一般地急速跑开,这种鼩鼱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非常可口的盘中餐。同样著名的还有生长在非洲草原的非洲犀鸟。这种鸟喜欢站在角马等大型有蹄动物的头部和背部,除了可以顺风飞行外,还可以不停地从大型动物身上搜寻到草籽和小虫作它自己的食物。在南美洲的亚马孙雨林有一种叫做“蚁虱”的瓢虫,它们会成群结队隐藏在切叶蚁所运载的叶面上,借着切叶蚁们的劳动果实而“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
“以逸待劳”的智慧
人类总是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其实比人类老谋深算的动物大有人在。在南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生活着一种非常懒惰的寄生蟹。通常螃蟹是靠陆地或海边丰富的潮间带食物生存,但这种懒惰的寄生蟹却把目光瞄准了比它们强大很多却同样懒惰的生物,那就是岛上的僧帽水母。这种水母具有很强的毒性,很少有捕食者敢靠近它。于是这种寄生蟹就非常巧地爬到僧帽水母有触手的下垂部分,然后伸出足蹬几下水,就可随波逐流,获得免费之旅和无尽的食物。